Monday, December 17, 2012
2012-12-16 老來窮
貧富懸殊問題一直困擾香港社會,近年更出現「老來窮」現象。根據一些國際做法,貧窮線多數定於入息中位數一半,或六成左右。統計處2012年第二季數字顯示,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為20,600元,若以此作標準,即家庭收入大約低於10,300元,便是活在貧窮線下。
陳婆婆與譚伯伯花盡畢生積蓄用於自置物業,雖然解決了居住問題,但因為沒有餘錢,而子女的收入只算一般,所以未能供養,故此他們以綜援應付日常生活開支。
研究貧窮問題數十載的社福界權威周永新指出,三十多年前開始研究老人問題時,社會很著重家庭的責任,政府亦以此為藉口不作任何事情,社會普遍認為應該由子女、家庭照顧長者。但近年慢慢發覺客觀環境轉變了,今天的社會跟傳統中國人社會是兩回事,家庭雖然重要,但社會的責任、社會的接納和政府的承擔,亦是很重要的部分。
記者:何裕恒
Sunday, December 9, 2012
2012-12-09 幸福的捨棄
Monday, December 3, 2012
2012-12-02 潤物無聲田家炳
田家炳這個名字,對香港人並不陌生,大家都熟悉以其命名的學校,例如屯門仁愛堂田家炳中學,已經踏入二十五周年。
田老先生祖籍廣東梅州大埔縣,發迹於印尼,從一間雜貨店開始,然後開設五金工廠,至二次大戰後,看準樹膠生產產業,投身工業。1958年,由於擔心印尼排華,舉家遷往香港,得到新界元老陳日新協助,在屯門填海建廠,從事塑膠工業。1992年,田氏在廣東成立分公司拓展業務,在香港只留下屯門幾幢工廈。直至2006年及2008年,將廣州、東莞兩家公司轉讓,結束田氏人造革生產事業。
1982年,田家炳創辦「田家炳基金會」,運作三十年,他一直強調教育對國家發展的要,在香港共捐資興建了二十多所以田家炳命名的機構,包括中小學和幼稚園﹔在全國三十四省、市、區,資助大學九十餘所,中學一百六十餘所。
田家炳年屆九十三歲,早年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他已將大部分身家捐出做慈善用途,而其擁有的四座物業業權,包括長沙灣田氏企業中心、屯門田氏中心一至三座,於2009年均已轉入田家炳基金會。基金會亦從家族管理,轉為公眾管理,他本人已退出管理層。
田老先生奉行「克己儉樸」原則,熟背朱子治家格言,視之為人生座佑銘,一件西裝穿了幾十年﹔提攜後輩,即使年事已高,對學生邀約訪問,來者不拒。
記者:許少芬
Monday, November 26, 2012
2012-11-25 外籍生本地校
Monday, November 19, 2012
2012-11-18 大逃港 (下)
Thursday, November 15, 2012
2012-11-11 大逃港 (上)
Wednesday, November 7, 2012
2012-11-04 城市歌者
劍雄和阿櫻一年多之前,開始在旺角西洋菜街唱歌,他們說一開始並沒有想過要收錢,但後來覺得應該入鄉隨俗,便打開了琴盒收錢。劍雄說,打開琴盒收錢並不容易,是需要勇氣的。觀眾給的錢,他們全部都用作添置設備,他們說,想讓觀眾們聽到更好的音樂。
在幼稚園做行政工作的Circle,家住天水圍。在屯門工作的她,下班之後時常一個人背著吉他,拿著音響到中環或者銅鑼灣附近唱歌。她說,拿這麼重的器材其實很辛苦,可是唱歌的時候,就不覺得辛苦了。她認為香港是一個壓力很大的城市,自己這樣做是在給人們提供娛樂,讓人們減壓。
二十五歲的Eddie,在中環一間銀行工作四年了。他說,香港的文化氣氛有進步的空間,人們還沒有完全接受這種街頭文化,但是他比較樂觀,他認為習慣是培養出來的,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後沒有,遲一點發生不代表不會發生。
藝術工作者龔志成,每個月都會與香港藝術中心,合作辦一場街頭音樂會。每次他都會邀請不同的樂隊來演出,有古典音樂、傳統音樂、流行音樂等。他說,香港有許多優質的文化硬件設施,但是如果軟件跟不上,也改變不了整個社會的藝術風氣。
記者:廖婧希
Monday, October 29, 2012
2012-10-28 我的生前喪禮 (陳偉霖)
陳偉霖天生患有皮膚癌,出生時,臉上及身上都長滿黑色素瘤。這些黑色素瘤令他全身疼痛。他五成皮膚沒有汗腺,因此他的體溫偏高,長期處於微燒的狀態。幾年前,他癌病病發,背部長了一個體型近似榴槤的腫瘤。當他以為那次已到人生的終結,最後,他活下來。
偉霖自小被醫生判斷活不過三歲、七歲,十一歲,不過,他今年剛度過了三十歲的生日。在生日那天,他在殯儀館為自己舉辦了一個生前喪禮,場地設計、當天的流程等都是由他一手包辦。出席的包括他的家人,親戚及朋友,大家跟他一起經歷了一次葬禮,當中笑中有淚。
長滿墨點的外表,令偉霖自小承受他人奇異的目光,亦早已習慣觀人於微。這幾年,偉霖身體力行去實現自己的夢想,就是向世界說,沒有任何人應該被遺棄的。
記者:關麗雯
Monday, October 22, 2012
2012-10-21 議會新路
立法會選舉完結,當選人有不少都是熟悉的面孔,但當中亦有值得注意的新人。本集將訪問各陣營的立法會新人,了解他們的從政之路。
民主黨胡志偉;以49歲之齡,成為立法會新丁,還要碰上民主黨慘敗,這位一直站在民主黨「後排」的新人,怎樣準備走上「前排」?
民建聯葛珮帆;本身為沙田區民選議員,亦是民建聯的中常委之一。對不少市民而言,其形象始終是「建制派」的同義詞,她將會怎樣自處?
人民力量陳志全;曾經是本港知名DJ慢必,主持搞笑節目,與政治毫不相干,2010年變身政論人。進入議會後,這股新力量又怎樣改變議會面貌?
功能組別(勞工界)鄧家彪;他工運的身份以及家庭,如何影響他從政之路。在廢除功能組別的趨勢下,他以此身份進入議會,將怎樣自處?
記者:何裕恒
Monday, October 15, 2012
2012-10-14 隱形的重金屬
湖南省是中國蘊含大量有色金屬的大省,在多種重金屬之中,以鎘、鉻、鉛、銅及鉬對人體有特別的影響。以鎘為例,特別容易被米和菜吸收,令食物的污染風險增高。
年前,雲南鉻渣污染事件,發現當地地下水出水口的含六價鉻濃度,超標242倍。該區的水稻田存在的鉻,也高達限值的126倍,證實堆積了數十年的鉻渣,已經嚴重污染當地環境。
受鉻渣污染的南盤江,更是珠江的源頭。鉻渣可透過流水向下流至珠江,威脅珠江一帶,甚至香港市民的健康。
根據201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,截至2010年底,全中國仍有約一百萬噸鉻渣,堆存在十二個省份。這些污染物質經年污染四周環境,遺害甚深。中國綠色和平認為,環保局應該防止公眾再受到任何鉻污染,包括呼吸、皮膚接觸、食物和飲水的接觸等。
記者:張慧敏
Thursday, October 11, 2012
2012-10-07 瘋狂的稀土
中國蘊藏全球三成的稀土,鄧小平南巡時曾說:中東有石油、中國有稀土,顯示中國很早就看出稀土的價值。最近十五年,中國供應全球九成的稀土出口量,美國專家估計,十五年來,中國稀土資源已從佔全球43%降至31%。
稀土不是土,屬於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,稀土金屬是十七種特殊金屬元素氧化礦物的總稱,又稱戰爭金屬、工業維生素、工業黃金等,廣泛應用於電視機、手機、相機、汽車、半導體、核能和雷射等,是發展高新技術的關鍵元素和國防工業中不可替代的原材料,被各國視為關係國家安全和發展的最重要戰略資源之一。
但稀土企業在開採加工過程中,很少對廢水、廢鑛以及渣滓,進行合理處置,少數企業甚至將污染物直接排至尾礦庫,而稀土加工廢棄物中,更含放射性物質。稀土因為其中的有效元素含量很低,把這些微量元素提取出來,需要用大量的化學藥劑和水,用許多的化學程序才行,廢水包含了近百種化學藥劑,其中還有放射性物質,對環境造成污染。
廣東汕尾陸豐數千村民,因為不滿當地村官與企業勾結,大肆開採山頭稀土致近百萬人食水受污染,最近往鎮政府發起大規模示威。另外,江西尋烏縣是東江水的源頭,江西同時亦蘊藏豐富的稀土礦,但稀土礦開採和廢棄尾礦,導致東江水質惡。
我們會分析稀土的重要價值、對環境及人民造成的影響,以及國際間對開採稀土的不公平狀況。
記者:張慧敏
Monday, October 1, 2012
2012-09-30 香港宜居?
Tuesday, September 18, 2012
2012-09-18 誰搬我的家
Monday, September 10, 2012
2012-09-11 選舉盤點
Wednesday, August 22, 2012
2012-08-21 港漂
隨著香港留學新政策的出台,2012年起香港地區大學擴大內地招生數量。越來越多的內地學生來香港唸書,這群人他們當初是懷著怎樣的憧憬來到香港的?在香港的這段時間他們的內心產生了甚麼變化?畢業之際的他們又是否會繼續留在這片土地,而香港人面對這樣一個日益龐大的群體是否會有顧慮和擔心,他們眼中的這群大陸留學生是否就是他們看到的這樣呢?
魯韻子是成都人,在中文大學碩士畢業,主力文化研究。她已找到行政工作,但因為還沒有收入,間中會返深圳見朋友,及到銀行提款,靠家人支持。
航宇是山東人,與江西人Melo同是港大電腦科學碩士班同班同學。他們是室友,航宇打算留低,Melo決定離開。航宇喜歡香港的安全感,Melo忍受不了生活壓力。航宇來港前在珠海讀書,能聽能講廣東話,Melo卻沒有特別去學過。從山頂的豪宅,航宇看到香港人與內地不同的價值觀。
記者:許少芬/ 廖婧希
Tuesday, August 14, 2012
2012-08-14 手下留情
落毒餌,打斷手腳,用氣槍射擊,淋漒水,這些行為都是近幾年,本港一些虐畜事件中,兇手虐待動物的方法,受害的都是一些手無寸鐵的動物。這類虐畜行為嚴重可致動物死亡。捲捲及Faith曾經流浪街頭,懷疑被人虐待,導致現時行動不便。
根據《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》,任何人因胡亂或不合理地,作出或不作出某種作為,而導致任何動物受到任何不必要的痛苦,都屬違法,最高可被罰款二十萬元及監禁三年。動物包括任何哺乳動物、雀鳥、爬蟲、兩棲動物、魚類或任何其他脊椎動物或無脊椎動物,不論屬野生或馴養者。
漁護署及警方綜合的數字顯示,過去五年,虐待動物的舉報每年遞減,由2009年190宗減至去年129宗; 檢控的數字每年介乎九至十八宗。有關注動物的人士指,他們部分即使遇到虐畜,未必考慮報警處理。 虐畜個案中兇手的手法越見嚴重,今年四月,一隻兩歲大的流浪貓懷疑被虐待至死,引發幾百名市民到警署靜坐。
愛護動物協會成立的動物督察,專門調查懷疑虐畜個案,當中最多涉及疏忽照顧。為了減低流浪動物受虐的機會,有義工收養十多隻流浪動物,並在過去幾年,為近一千流浪貓進行領養,為牠們尋找一個「安樂居」。
記者:關麗雯/ 廖康如
Tuesday, August 7, 2012
2012-08-07 男士侍產假
政府公務員四月一日起,享有五天有薪的男士侍產假,部分私人機構亦有設立,但是大部分僱員都未能受惠。政府表示,期望在明年展開立法工作,讓男僱員享有三至五天的侍產假。
有和沒有侍產假,分別有多大?
黃先生沒有侍產假,唯有預留年假,待太太產後照顧嬰兒,太太打算順產,即使太太預產期已到,仍然繼續工作,接到電話才趕去醫院,工作、醫院兩邊頻撲。
在銀行工作的蔡先生,則有五天侍產假,加上自己的年假,他由太太開刀分娩起放假已陪伴在側,嬰兒出生後協助照顧,餵奶、返醫院覆診等,亦安撫太太產後的情緒。
有婦產科醫生指,男士有侍產假,除了可協助照顧嬰兒外,可以減少太太出現產後抑鬱的機會。不過,有僱主代表指反對立法,希望讓企業留有空間自行決定,同時亦要討論侍產假對中小企的影響,以及非婚生子女的安排等。
記者:陳淑怡/ 林穎
Friday, July 27, 2012
2012-07-31 另眼.相看
2012-07-24 新「警」人
Thursday, July 19, 2012
2012-07-17 一個人的葬禮
Tuesday, July 10, 2012
2012-07-10 星星的孩子
他們不是聾,對於外來的聲音,他們會沒有反應;他們不是盲,而是喜歡沉醉看著他們認為有趣的物件;他們不是啞,只是他們不善於說話。他們享受在自己的世界,而別人是沒法去理解。
自閉症是一種語言、認知、行為及人際關係等多種發展功能障礙的病症,男女比例為3至4比1。外界形容自閉症患者是星星的孩子,他們好像天上的星星一樣,在天空中獨自閃爍,而遙不可及。
固執、收藏自己,不願跟別人溝通等等都是自閉症患者陳俊傑,聽過社會對於自閉症的印象。這些標籤令他的路走得不容易。自閉症患者的家人,在照顧患者時,承受很大的壓力。樂仁是家中孻子,出世到兩歲都未曾跟父母說話,他的媽媽如何面對?現時,沒有藥物可以使病患者痊癒。許美霞為了九歲兒子瑋瑋的將來,籌辦組織,提倡社區支援計劃。
一個共融的社會裡,除了要求自閉症患者融入社會外;我們會否願意多走一步,走進他們的世界,了解他們?
記者:關麗雯 / 林芷雅
Tuesday, July 3, 2012
2012-07-03 七一表述
Thursday, June 28, 2012
2012-06-26 回歸十五年(三)
2012-06-19 回歸十五年(二)
<進與退>
回歸十五年,香港人的生活是進步還是退步?本集嘗試從一些數據當中尋找答案。
根據統計處的數字,回顧過去十年間本港的個人入息中位數,是「進」了一成,達一萬一千元,但通脹率卻同時「進」了一成二,人工跑輸給通脹。
月入高於十萬元的住戶,由十年前的六萬戶,大增近七成,超過十一萬戶,有錢人愈來愈多;同時間,貧窮人口卻達破126萬,佔全港近一成八,比十年前的香港還要多。堅尼系數躍升至0.53,反映貧者愈貧、富者愈富。近兩年,社會更開始瀰漫著仇富、反「地產霸權」的情緒。有學者分析,貧富差距已對社會和諧,敲響了警號。
本集會從幾個不同崗位香港人的故事,描繪過去十五年的香港社會變化,在他們眼中,他們為生活而生存,還是為生存而生活?
記者:關銘麟
2012-06-12 回歸十五年(一)
Wednesday, June 6, 2012
2012-06-05 黃岩島事件
Thursday, May 31, 2012
2012-05-29 女多男少
Tuesday, May 22, 2012
2012-05-22 逃避.迎向
蘇偉健一生下來就有痙攣,他患有一種叫隨動型大腦麻痺症,這種病令他無論坐著或走路,他的身體每隔數秒便不由自主地擺動,或會側頭、或會揮動手腳、有時則像打冷震般顫抖。
媽媽在兒子一歲時,得悉他有這個病,非常傷心。她走遍全港找尋名醫治療不果,幸而證實兒子的智力正常,才鬆了一口氣。
由於動作奇怪,蘇偉健經常被人誤以為是智障兒。他沒有放棄自己,入讀主流學校,以三個A優異成績,考入中文大學唸中文系,在大學更遇上心儀對象,卻被女方介意自己的外型而被拒絕。原本以為平坦的人生遭逢打擊,令蘇偉健頹廢了好幾年,覺得自己失去的總比別人多。
數年後,他應邀出席一個講座作嘉賓,分享他的自強故事。他的經歷得到很多人認同,從此亦令他的人生逆轉;以前總以為傷殘令他失去很多,卻原來他也可以啟發別人,令他們珍惜當下。他亦體會到,自己雖然失去了一些,卻有愛他的家人,正當的工作,自強的精神,其實自己得到的,一點也不少。
記者:王玉娟
2012-05-15 五感滿足
Tuesday, May 15, 2012
2012-05-08 年輕一個媽
Wednesday, May 2, 2012
2012-05-01 弱智老齡化
2012-04-24 告別尿失禁
2012-04-17 九十後
「90後」,或稱「九零後」,泛指於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年輕人。他們普遍被視為嬌生慣養的一代,出生在資訊科技泛濫、物質富裕的社會,因此生活上未必經歷過很多的風浪起跌。這一代人亦有自己一套獨特的價值觀,喜歡我行我素,甚至敢於突破社會框架界限 。
有人批評他們心理脆弱、獨立生活能力差、自傲、懶惰。但同時亦有人覺得新一輩人思想獨立、叛逆性強、能大膽地表現自己。
最早一批的九十後至今已二十二歲,他們將會陸續踏入社會工作,對僱主來說,這群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的工作態度,到底怎樣? 在溫室長大的這一群,待人接物各方面,又有怎樣的一套價值觀?有不少九十後青年都參與過社會運動,他們有甚麼政治觀?又怎樣看這個社會?
記者:施予
Tuesday, April 10, 2012
2012-04-10 封閉六十年
「冰封」近六十年的沙頭角,部分已於二月十五日正式解封。
港英政府早年為了防止非法入境和走私等,1953年將2800公頃接壤深圳的邊境地區劃為禁區。出入禁區需要邊境禁區通行證,大眾絕無可能自出自入,沙頭角一直予人神秘感覺。2008年一月保安局落實縮減禁區至400公頃,今年二月開始分階段開放,首批開放的包括沙頭角較外圍的六條村落,最多人聚居的沙頭角墟和中英街則不包括在內。
開放的範圍都是鄉郊地方,以住宅和被荒廢的農田為主,也有樹林、歷史建築等。據城規會的規劃大綱,今次解禁的地方逾半會留作綠化地帶,另有土地作丁屋或渡假屋發展,希望可以推動鄉郊生活體驗和休閒農業。
住在開放區域的居民和仍在禁區內的沙頭角人,如何看這次禁區開放?沙頭角的歷史在香港發展中,又扮演甚麼角色?
記者:郭嘉恩
2012-04-03 售騙
2012-03-27 中國大工廠:學生工
Wednesday, March 21, 2012
2012-03-20 中國大工廠:連環跳後
今年一月一日元旦,山東煙台富士康,一名男工跳樓死亡,是2010年有紀錄以來,富士康工廠發生的第二十四跳。
富士康在中國有著接近一百萬工人,大部分是80後、90後的新生代農民工;工人連環自殺,有研究學者認為並不是偶發事件,是一種標誌,一種警示。
這個築起了高高圍牆、生產著全世界幾乎所有著名高端電子產品的神秘代工「帝國」,內裡的運作模式是怎樣的?為甚麼有人用生命表達無聲的反抗?
連環跳樓事件,富士康隨後大幅提高員工薪資和福利、減少加班、架設圍網、提供輔導、開通熱線,這一切一切,是否奏效?
另外,調查發現,中國很多工廠包括富士康,存在大量使用學生工的情況,某些工廠,學生工使用率高達五成。這些學生工,一批批來自各省市的職業學校。
三年的專業課程,概念是工學結合,學生在學校學習專業基礎理論,然後第二至第三年的暑假到有關工場實習,吸收職場經驗;不過,有些職業學校卻成了「中介公司」,為某些工廠大量輸入廉價勞工,有些學生入學一星期,便被派往工廠「實習」,讀的是計算機專業,卻當了流水線上的裝嵌工人,而且一做便做了七個月;有些學生,更被派往工場「實習」接近兩年。
根據《廣東省高等學校學生實習見習條例》第二十二條第五款規定:「學生週實習時間不得超過四十小時」,但有些工廠對待年少實習生,跟普通工人沒有異樣,每日工作超過十小時,休息日照上班,每月加班超過八十小時,並且實行日夜班輪換制度,每三週或每月換一次班。
學生入廠前會簽下勞動合同,通常都會列明根據法定工資給予薪酬,不過,學校每月都會從中扣起部分工資作學費,餘下的才是學生的生活津貼;以每人每月千多元人民幣薪酬為例,有學校會扣起九百至一千元,學生得到的生活津貼,大約是五十至二百元。
第一集:連環跳後
工人在富士康,面對著怎樣的工作壓力?工廠的管理和運作模式是怎樣的?「連環跳」背後是一種怎樣的控訴?跳樓生還的女工親述箇中感受。
記者:王玉娟
2012-03-13 擺脫纏擾
暗中監視他人的住所、電話騷擾、跟蹤等,現時本港並沒有法例,去管制這一類的纏擾行為。纏擾者在明,受害者在暗,有受害人於三年內,每天被陌生男子跟隨。不過,現行的民事法及刑事法,只涵蓋某些方面的纏擾行為,當纏擾者的行為屬於某項刑事罪行的範圍,才可向他們提出檢控。不過,纏擾行為可以在沒有破壞社會安寧,或威脅會使用暴力的情況下發生。受害人飽受精神的困擾,造成情緒不穩。
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於去年十二月,建議制訂《纏擾法》,任何人對其他人造成騷擾的嚴重程度,足以令受害人驚恐或困擾,即干犯刑事罪行,最高的刑罰建議為,罰款十萬元及監禁兩年。
究竟甚麼是纏擾行為?纏擾法立法如何有效幫助受害人?在立例的同時,如何保障新聞自由?
記者:眾記者
2012-03-06 香港人有權say
Wednesday, February 29, 2012
2012-02-28 雙非
雙非孩童出現,日漸引起本港關注。根據統計處數字,今年九月將有二萬六千名適齡跨境學童讀小學,其中一萬六千人是雙非。以去年有7.83%學童來港讀小學推算,今年九月,最少有1260名雙非學童來港讀小學。
除了學位問題,雙非嬰兒使用母嬰健康院的比率日漸提高,亦惹來一些香港人不滿。這些與生俱來應該享有公民權利的雙非孩童,為何引發社會爭議?
有評論認為,本港人口急速老化,這批生力軍,將來可以補上人口老化的壓力,為何不好好使用這些資源?況且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不會太差,對社會的壓力應該不會太大。
跟單非孩子不同,這些雙非孩童沒有父母在旁,每天跨境上學,到底父母為何這樣抉擇?長遠而言,這些家庭如何看孩子的港人身份?享受香港福利資源是他們的最終心願嗎?
記者:張慧敏
Wednesday, February 22, 2012
2012-02-21 婚價
Wednesday, February 15, 2012
2012-02-14 談談情
Thursday, February 9, 2012
2012-02-07 中學文憑試--出路
Thursday, February 2, 2012
2012-01-31 中學文憑試--備戰
今年三月,全港七萬二千多名中六學生,將會應考首屆中學文憑試。資助大學學額只有一萬四千多個,競爭之大前所未有。考試模式有何轉變?新設的通識科為何是老師及學生最擔憂的科目?學生如何備戰?成績未如理想,有何出路?《星期二檔案》一連兩集,為大家探討。
第一集:《中學文憑試 -- 備戰》
新高中改革下,高中由四年變為三年,中學文憑試取代高級程度會考,成為大學入學試,主宰學生入大學的命運。
學生三年來面對不少課程與考評改革。課程方面,通識教育科列為必修科目,又於各科引入「校本評核」,將學生平日學習的成績計算入公開試成績當中;成績匯報亦不再使用「常模參照」,改用「水平參照」等。
課時不足,學生每逢假期,補課不斷。一場沒有歷屆試題可以參考的公開試,師生如何備戰?
記者:關銘麟
Thursday, January 26, 2012
2012-01-24 心想夢成
Friday, January 13, 2012
2012-01-17 舞動傳承
2012-01-10 血的故事
2012-01-03 未滿十六
攤開報章,經常看見有涉及未成年男女的性罪案,有些是初嚐禁果,有些是被迫就範。一名14歲韓籍男童,在醫院侵犯同房女孩,但由於男童年齡,未能控以強姦罪,引發社會迴響,要求修例,主審法官亦狠批法例不合時宜。
事實上,雙方均未成年的案件,在本港時有發生,只是未必進入司法程序,大眾無從得知。我們訪問了兩宗個案,事發時均是未成年。
第一個是男「侵犯者」,因為接觸色情影片,慾望難忍,繼而多番侵犯多名同性同學;第二個是男「受害人」,小時候被未成年的同性鄰居侵犯,從此性格、性取向、性觀念均改變。
現今少年早熟,未成年發生性行為是極為普遍,法庭上不少涉及未成年者的性罪案,其實是雙方自願。有社工表示,在早熟少年的族群中,有所謂的「friend前性行為」,例如女生想結交男生,便以性行為作為「見面禮」,當然男生嚐到甜頭後,連朋友也不會交上;有少女甚至主動向色情影片學習,務求取悅小男友。
諷刺的是,這些年來,本港對性教育的重視程度有增無減,反之性觀念愈來愈開放,究竟這班少女少男,如何看待性教育?如何接觸、看待「色情資訊」?個案將親自剖白。
記者:何裕恆
2011-12-20 導盲犬google
2011-12-13 沒有鐘聲的學校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